第26章(第2页)
序号高的人,分组靠前。
大公司的选手热度高,序号靠前,受到的专业训练更多,个人评分更高,更容易进A组。
小公司的选手各项数据都与前者有不小差距,只能屈居其后,分布在BC两组。
而那些素人选手,本来热度低序号就靠后,如今评分也靠后,就均匀地分布在DE两组中。
这个分组和排名看似简单。
不了解幕后信息的人,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,可若是稍微了解下这些选手的背景,便能知道这分组结果有多么…意味深长。
这个分组按照能力来划分的,看似很公平。
可是…能力的积累需要资源。
有资源和没资源的人之间,有着一道望不见底的,如深渊般难以逾越的巨大鸿沟。
有资源的选手,在参与选秀之前可能已经训练多年,与那些资源薄弱的素人们,基础就不是一个档次。
这种对此,就像是每天外教上课的孩子和大山里的孩子比外语口语,要多惨烈有多惨烈。
这套竞争体系背后阶级分明,导师却只能用能力来评判。
他们只能评判选手的能力,无法探究选手能力差异的原因,而且探究了也没什么意义。
这导致的结果就是,有钱有势的人评分高,最终出道几率大。
冯之麦的母亲所说分毫不差,那几个出道位,分明早已经计划好,就是给前面几位预留的。
在这种选手配置下,幕后之人都不需要做什么,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把这几位皇族捧上出道位。
参加《极限女团》的选手,大多也知道自己结局,能蹭点流量就蹭点流量,能赚点知名度就赚点知名度,在这种环境下也是无奈之举。
童司因是个彻头彻尾的例外,她不参与这套竞争体系,完全处于六道轮回之外。
反正无论在ABCDE哪个组,都不影响她获得影响力,她没必要在这件事上多余内耗。
而且她的评分几乎是确定的。
童司因今天虽然有杰出表现,全部源自于另辟蹊径——
在极端的危机状况下,利用超乎常人的应变能力,放大自己的优势,才能在舞台上大放异彩。
但这也只是舞台效果好而已,她知道自己实力不够,中肯些评价,就是E级水平。
导师评分只看客观结果,所以她大概率被分进E组。
无论是对她印象不错的谢卞晨,还是看她不顺眼的另外两位。
前者对待工作很认真,无论是否私下里赏识她,在比赛评分里也会理智打分,不掺杂个人情感。
而后面那两位…恨不得让她立马滚蛋,怎么可能给她高分。